视频标题:高能手速全身推拿按摩 酸爽解压 深圳探店
视频作者:施利TV
视频地址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R34y147nq
在我国按摩流派很多,还分道家和医家。其实从治病救人的角度上讲,都是一种医术。按摩始于远古。有史书记载的是,我国隋代即列按摩官医,设立了按摩科。到了唐代盛及一时,在宋代停滞不前,到了明代又被重视,把它列为中医十三科之一,并向治疗儿疾方向发展。明代真的很牛,还出了不少名医,象李时珍、缪希雍等人。在重文轻武的宋代,停止不前。至清代,随《医宗金鉴》的编写,反而有不少按摩专着相继问世,使按摩技术得以传播发展。
1、诊断:望、闻、问、切。八纲辩证,脏腑辨证。(内容过多省略)。重点:如果某人发病,那么对应十二经运行时间,就清楚他是那个脏腑出了问题。然后对应这个经络按摩或用药,都能收到治疗效果。
2、治病原则: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;虚则补之,实则泄之;虚中夹实,先补后泻;实中挟虚,先泻后补。注意应随症施用。
(在虚中夹实,先补后泻,的治疗方法,与金代名医刘河间,用药物治疗病人相同。当时,他遇到一个身体非常虚的病人,而治疗这个病人得用泻法。如果此时,刘河间上来就给病人用泻下法,那么这个病人,很可能就交代在这了。那么刘河间是怎么做的呢?他是先用熟黄牛肉,补这个病人的脾胃,等这个病人身体素质上来了,他才给这个病人用的泻下之药,将病人的病治好了。这样做有个好处,叫去邪而不伤正。所以,有些医生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,非常值得我们在按摩的时候借鉴。)
3、取穴方法:循经取穴,选穴治疗。分为取阿是穴,远部取穴,近处取穴,局部取穴,远近配穴。
1、练手腕法:
1)、穿腕:以左右手上下如交叉状,手指若攫取物状。上边手顺下边手的食指边向下转,下边的手随即翻上来,往下转,互相如梭状,分叉穿换。这样练习可使指、腕、肘、手臂的力量增强,运转灵活。
2)、拷腕:两人面向内对立,互相伸出左手或右手,两手相交,弯曲食、小、四指,互相扣腕后外侧,互相较劲。这样练习,可增加腕臂各部的力量。
2、掌力练法:
1)、拧棍:两人面向内对立,互相伸出左手或右手,用圆滑的木棍(棍长一尺多,直径一寸)一条,各握木棍一端,握紧握牢,两人同时用力向内往下拧转。这样练习可增加掌力。
《练习要点》:穿腕式是单人练习法,拷腕式和拧棍式是双人练习法,必须合作。双方慢慢地用力,慢慢的增加力量,不要突然用猛力,以防止对方的筋被挫伤。力量大的,应照顾力量小的。
3、手指练习法:
1)、将自己的右手食、中指和无名指(或左手),按在自己大腿的肌肉肥厚处,向左旋转,力量均匀,不要忽轻忽重。初练时不要用力,手指有酸痛感,仍继续锻炼。坚持练习日久,手指酸痛感即可减轻。
《练习要点》:手指按住部位,不可移动。
2)、将自己双手放在桌子上,有节奏的依次从拇指到小指,来回有节奏的弹奏,如此反复,以练习手指的控制力和灵活性。
4、手敏感性练习
1)、纸下放一针,用手去摸感针的位置、大小。后逐渐在针上加纸。以此练习手感。
腰酸背痛腿抽筋,是一句老话,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,通常如果遇到一位懂推拿按摩的朋友,不管您有什么疼痛,有他在您基本上就可以好好享受了。
推拿治病,尤其是对内、妇科疾病的推拿治疗,经络学说更具有指导意义。推拿时主要是根据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的病变,而在病变的附近或按经脉循行部位上取穴,通过手法刺激,以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,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。如太阳头痛取风池;阳明头痛取合谷;胃脘痛取足三里;心痛取内关等。由此可见,经络腧穴对指导推拿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推拿时主要是根据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的病变
人体的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。其中较为粗大的,分布较深且纵行的主要干线,称为“经”,亦称“经脉”。而较为细小的,经的分支,深浅部均存在,网络于经脉间的称为“络”,亦称“络脉”。
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,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、十二经筋、十二皮部。络脉有别络、浮络、孙络之分。十二经脉(统称正经)和奇经八脉(统称奇经)是经络的主要部分(若十二经脉加任、督二脉即为十四经脉)。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“经络不通;病生于不仁,治之以按摩”,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。如按揉足三里,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,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,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,促进血液、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,以协调各组织、器官间的功能,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。
在推拿按摩中的技巧
1.抚摸触痛点
触疼痛点和压痛部位。患者主诉某一部位疼痛,很难反映出其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,必须依靠触诊,并要反复触摸,才能了解清楚。在触诊时应分清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,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会相互转化,应反复触摸,及时把握关键所在,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。
压痛的范围、部位、程度如何,可用来鉴别是伤筋还是伤骨。压痛明显而尖锐者,多为骨折;压痛较轻,范围广泛者,多为伤筋。
2.寻找摸肿胀
肿胀较硬,肤色青紫者,为新鲜损伤;损伤日久,瘀血凝滞不化,亦可肿胀而硬。肿胀较软,青紫带黄者,为陈旧损伤;新鲜损伤溢于脉外之血,瘀于皮下或由里及表,亦可肿胀而软。需根据病史结合损伤的深浅、演化,进行诊断。
3.抚摸畸形
触摸患部出现的高凸、凹陷等畸形,可以判断骨折和脱位的性质、位置、移位情况,以及骨折复位是否平整。
4.摸找异常活动肿胀
四肢长管状骨损伤,不能活动的部位而有异常活动,表示有骨折存在。已经确定的骨折患者,断端仍有异常活动,表示骨折尚未连接。各关节出现的异常活动,多表示相应韧带的完全断裂。
有了以上四点,相信您对推拿按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!
今天整理给大家一套平时最常用的推拿手法,一点都不难,效果却大大的好,大人宝宝都适用哦!一起学起来吧!
1、直推法
用拇指指腹或食指、中指指腹,在皮肤上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。此法多用于线性穴位的操作,如开天门、清天河水等,有通络散结的作用。
节奏:轻快。
2、旋推法
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摩运动,此法多用于手指螺纹面,如补脾经、补肾经,能通和脏腑。
节奏:轻快。
3、分推法
双手拇指指腹放在特定穴位,然后向两旁推开,分推的力度和位置要对称,同时速度均一。多用于坎宫、胸、腹、背,在各操作部位向左右方向推动,称为分推额阴阳、手阴阳、胸阴阳、腹阴阳、背阴阳,有平衡阴阳、通利气血的作用。
节奏:轻快。
4、摩法
以手掌、大鱼际或掌根轻贴皮肤,柔和缓慢地做圆形轨迹运动,力度较轻,不带动深层组织,所谓皮动肉不动。摩法很轻柔,感觉舒适,常用于胸腹、胁肋等部位,有宽胸理气、通调胃肠的功能,还能助眠哦。
节奏:缓慢。
5、运法
用拇指指腹放在穴位上,由此往彼做圆形或弧形运动,就像划圆圈一样。动作要流畅,不要突然转折或中断运动轨迹。此法多用于掌心的内八卦,有宽胸利膈、理气化痰的功效。
节奏:轻快。
6、擦法
用手掌紧贴皮肤做直线往返摩擦,使接触面产生一定热量而变得暖和,如擦脊柱、擦肺俞,有温经通络、行气活血的功效。
节奏:较快,以温热为度。
7、按法
指按法用拇指、食指或中指指腹,掌按法用掌根,轻轻着力按住皮肤,停放数秒,放松,再按。着力要先轻后重,由浅入深。按法可单独使用,或与揉法结合使用,成为复合手法;按法或按揉法适用于全身穴位,如按揉足三里、按天突等。此法刺激较强,频率如同指针,如果按摩部位是在上半身,可随着呼吸来把握节奏,呼气时向下轻按,吸气时把手放松。
节奏:缓慢。
8、揉法
用拇指或中指指腹,或者手掌大鱼际或掌根,吸定于特定穴位,然后以环形轨迹运动。注意操作时不要在体表移动,要带动深层皮肤组织回旋运动。揉法可使用在穴位上,甚至面部和全身各部位,如中脘、背俞穴、肚脐等,能宽胸理气、活血祛瘀、消肿止痛。
节奏:轻快。
9、扫法
手掌轻轻地放在皮肤上,然后以同一方向缓慢地匀速移动。扫法十分舒适,可以让施术对象放松并收敛心神。
节奏:轻柔缓慢。
10、捣法
屈曲食指或中指,以第一指间关节的背面敲击穴位,快起快落,节奏感强。捣法多用于点状穴位,如小天心,可以清热、宁心、安神。
节奏:轻快。
11、拍法
五指并拢,手掌微微弯曲成杯状,轻拍皮肤。注意要放轻力度,同时以掌杯而非整个手掌行拍法,发出的声音是闷响声而非清脆的拍打声。这个手法多用在背部,在咳嗽有痰时使用。
节奏:较快(40~60次/分钟)。
12、振法
蓄力于掌,令掌、指及前臂产生较快的振动波,使受术部位有震动感。可舒筋活络、镇痛止痒。用在肚脐或皮肤瘙痒处,可以激发经气,镇静止痒。
节奏:轻快。
13、拿法
捏而提起为之拿,是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并同时提揉特定部位。动作要缓和,有连贯性。拿法刺激较强,多用于身体肌肉较丰厚的组织,如肩部、大腿或上臂,如拿肩井、拿风池、拿承山,不但可疏通经络、发汗解表,也是有效的放松手法。
节奏:缓慢。
14、捏脊
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,从下腰尾骨最低点开始,以拇指与食中二指捏拿脊旁皮肤,从下向上往前推进,直到肩部为止,然后回到起点再重新开始。前推与捏拿的时间和力度要配合得宜,捏拿太紧,对方会感觉疼痛,手指也不容易向前捻动;捏拿太轻则不易提起皮肤。重复5~9遍。最后一遍操作时,每三次捏拿上提一次,以增强对相关穴位的刺激,此法能通调脏腑,强健身体。注意皮肤发红是气之所至的正常反应,无需担心,但切勿用力重压脊柱。